网站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 学术园地 资料下载 研究团队 联系我们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Concact us
 
电 话:2195280
 
传 真:
 
地 址:
 
邮 箱:weichongwen@126.com
 
网 址: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正文  
 
《上党赛社》分上下册,全书共100万字,从内容上看主要属于资料集,记载了以潞城贾村为代表的上党赛社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上册主要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了以贾村为中心的上党赛社的庙宇分布、赛社活动,尤其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2006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下册主要记录了八大社(现为十村)中仍保存至今的碑刻、传统演剧内容以及赛社民间抄本。为我们展示了上党赛社的全景,在保护民间文献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党赛社》一书,整体特色表现出通俗性和资料性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引起了地方政府与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对此予以更多的关注。
其一,学术意义
“自下而上”研究历史是当代史学的重要取向,它要求学者更多地关注民间社会,关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注民众行为内在的思想。民间赛社正是这样一种要求与反映。赛社活动与民生密切相关,来自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又集中体现了民众生活。同时又因其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其中许多内容已深深渗透了传统文化。
赛社的源头是原始先民的春祈秋报,是一种原始的信仰体现,表达着民众对神秘自然的调和心态与企盼心理,在对自然仍充满着无限畏惧之时,亦对生活充满希望。关于其历史演变过程与具体的表演形式,李天生、杨孟衡、冯俊杰、段友文、车文明等人都有许多成果,将其梳理得比较清晰,为我们提供了赛社过程的大体轮廓。使得“上党地区俨然成为透视中国宋元以来戏曲艺术的生态区域”。[1]
但是赛社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揭示民众在赛社过程中的集体心态、了解赛社文化传承久远的内因、了解赛社活动在当代的群众基础可能更应引起学者的关注。在赛社仪式的发展过程中,民众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异,由崇神转向娱神,再转向娱人。因此有人称为这是民众的集体狂欢[2],是民众心灵的放纵与情感的宣泄[3]。事实上,更深刻的原因远不止此,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更多学科的参与更有利于展现赛社的全貌。
其二,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开展各项工作。潞城市民间社火得此契机,成为山西省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民间艺术。杜同海先生由于多年来努力之功,因此亦成为山西省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荣誉的获得,使得上党赛社在全国的影响日渐广阔,政府在这方面也关注更多,不仅加大了经费支持,而且逐渐形成了产业开发。


[1] 王馗:《山西上党赛社演出中的行业变迁与演剧形态》,《戏曲研究》第82辑,第117-118页。
[2] 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长治学院-上党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长治学院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北东街73号 邮编:046011 
校办电话:0355-2178421  技术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我们:czxyyhy@126.com 晋ICP备020028号